欢迎访问北镇市人民政府网!

首页 >> 走进北镇 >> 北镇名人

    王刚∶人生原来顽痴

    作者:石勇 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0-07-30      来源:北镇报     浏览次数:

          北镇,人杰地灵,闾山神奇的土地养育了无数优秀的儿女,永垂青史的我们暂且不提,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,北镇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,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在这些优秀的北镇名人中就有被称作“鬼才”的著名主持人、表演艺术家王刚,他虽然是长在长春,却出生在北镇,是个地道的北镇人。
         人生原来顽痴,是王刚自传《我本顽痴》中的一句话,也许只有这句话才最能解释这位怪才多彩的人生,很多人眼中,他是传奇的,三十年来位居演艺主持界第一线,长盛不衰、绝无仅有;在朋友眼中,他绝顶聪明,博学多才,独善其身,桀骜不驯;在妈妈眼中,他是至孝的好儿子;在儿女眼中,他是仁慈的好父亲;他经历复杂,下过乡,串过联,当过兵,说过书,主过持,演过戏……他兴趣广泛:收藏、话剧、京剧、相声、朗诵、跳舞,器乐……年少时的癫狂,对艺术的执着,对收藏的痴迷……他真的就是一个顽痴。细想起来,大千世界,六合天地,真正不顽痴的人又有几个?
    生在北镇回族大家,闾山的沃土养育他
          王刚就出生在北镇,他的家族支系叫北镇的王家,回民大户。他的母亲肖先生原是黑山人,日伪时期曾在北镇大祖小学任教。关于北镇的王家的记载很少,王刚在他的自传中回忆:记得昔日,王家大院儿有五间正房,前院有棵大柳树,树下有一大石桌,四周几个石鼓墩儿,围墙脚下栽种各色花草。后院是大片菜地,还有一个羊圈。记得老王家的自制羊胰子,清香滑爽,胜过“力士”。 老王家沿袭下来,出了个能说的王刚,会唱的王静,是有着渊源的,王家虽属大户,却不富有,是谓“穷王”。然而“穷王”却懂穷乐呵,有道是“生旦净末丑,文武昆乱满不挡”,王刚的爸爸就是票友,善言派老生,他二大爷,豁达,幽默,讲古论今,招大家尤其孩子喜欢,想来王刚兄妹的艺术细胞是得自于家传,也是得于闾山这块沃土。
          20世纪80年代出现一股文学上的“寻根”热,爱好文艺的王刚也跟“寻”了一把。他来到了北镇,找到了自己出生的那所房子,在自传中,他这样写道:“很落寞肃静的一栋老房子,周围芳草葳蕤,苔藓点点,依稀就是这些印象。”如今那栋老房子早已不存在了,可王刚的胞衣却依久埋在那里,这让他的身上有了深深的北镇印记。
    对艺术的执着,让他成为了世人眼中的“鬼才”
          王刚,国家一级演员,著名节目主持人和表演艺术家。最初人们是通过广播熟悉他那颇富磁力的声音。他演播的中长篇小说三十余部,累计1800多万字。1982年凭《夜幕下的哈尔滨》获演播一等奖。1991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授予他“全国电台小说连续广播听众喜爱的优秀演播艺术家称号”。1986年通过主持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,跻身于主持人行列,多年来为中央及地方电视台主持春节联欢会、《综艺大观》、《东芝动物乐园》、《生命在你手中》等六百余台大型综艺晚会及各类专题节目。被誉为“鬼才”的王刚堪称多才多艺,除了赴欧美用中英两种语言主持节目让中外人士称奇外,在表演艺术领域的成就更令人刮目相看。1998年主演音乐剧《音乐之声》,又使观众领略了他颇具功力的演唱。1994年在《宰相刘罗锅》里扮演和珅获得巨大成功,因此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电视金鹰奖“最佳男配角”。 
          童年的王刚,在观看妈妈演出的时候,经常是大睁着双眼,看着舞台上七彩流光,那时,他没有想到,自己以后也会站在那里,而且会成为一个很不错的演员,只是每都坐在前排,心里由衷的兴奋,“我就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我妈妈。我跟素不相识的人说,‘这是我妈,你知道吗?’”当年的台下客,如今成了台上人,当年的观戏者,现在成了戏中人,有人说“人生如戏”。王刚却对人生有自己的见解:“还不能这么说,经常有人这样讲,但是如果说像个戏的话,我也是认认真真地在扮演着戏里的角色。我没有游戏人生的那种潇洒,比较认真的。在人生的大舞台上,个人生活也好,亲情友情爱情也好,在自己的工作当中,对事业的专注与投入,都是很认真的。”想来正是这种认真的态度,成就了王刚。
          对王刚来说,许多在别人看来所谓的机会,都是很自然地走到了他的面前,而且很多事情一开始还都是婉言谢绝的。“做一件事情我没有什么选择,显得很随意,也很盲目。但是一旦要是搁在我的面前,那我非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,而且尽量做到事半功倍,如果说这件事情做得事倍功半的话,我在心里不会原谅自己,会觉得自己是太蠢的人。”追求完美的王刚,有时候对自己相当苛求。对于绝大多数的观众而言,王刚作为一个主持人,伶牙俐齿,浑身机灵。但是,生活中的王刚实际上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,“没人的时候,我特别欣赏自己一个人,做一点事,我觉得那种境界是非常美好的。我不希望应酬,跟我面向演出现场观众的那种感觉是截然相反的感觉。我喜欢静下来,哪怕什么事都没有,就这么喝一杯茶,叼一根烟,在那里想一点事,或者看一本书,或者有选择地看一看自己喜欢的节目。”
    在人生的低谷时,年少的他给最信仰的毛主席写信
          人在寻找慰藉的时刻,总是把信任和情感倾注给他最崇敬的人,尤其是孩子。1959年6月24日,在学校总是不能被人理解,被看做是坏孩子,即将被学校变相开除的王刚,给他最尊敬、最信仰的毛主席写了封信,这是一个孤独怕了的孩子对倾诉的渴望。
          这封信整整写了一页。信的内容是希望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。还画了两张水彩画,一张是小白兔吃萝卜,一张是解放军叔叔保卫祖国。写完放到信封里粘好,然后写上:“北京毛主席收”,再粘上一张八分钱邮票。第二天王刚把信放进邮筒里,而且还在对面的马路边等着,一直到看见邮递员把邮筒里的信全都装进大帆布口袋里,才放心走开。信寄出后,7月上旬一天,学校通知家长,一定要让王刚到校。这让他觉得自己要被开除了,于是忐忑不安地去了一趟学校,到学校,班主任、教导主任居然都一反常态的对他笑,非常和蔼。看着老师的笑脸,王刚心想,坏了,他想到了电影里见过的场景,罪犯要被押赴刑场之前,给个笑脸,再给顿饱饭吃。最后在校长室,他看到了那封来自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。信的内容是这样的:
    王刚小朋友:
          你6月24日寄给毛主席的信和图画、照片都收到了,谢谢你。今寄去毛主席相片一张,请留做纪念。希望你努力学习,注意锻炼身体,准备将来为祖国服务。
    此复,并致敬礼。
       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秘书室
           1959年7月3日
          正是有了写给毛主席的信,换来了党中央的回信,也换来全校师生对王刚态度的大转弯,在校长的安排下,王刚把这封信通过学校喇叭广播,给全校师生读了一遍,那是王刚第一次“播音”,而且学校还专门为他写了一部话剧叫《他转变了》,由王刚自己主演,那年王刚才十岁。那是他第一次进入角色。这件事很快传到区里、市里,区上说,这不仅是你们学校的光荣,也是全区的光荣。市里也带下话来,这不仅是你们区的光荣,也是我们全市的光荣。
          给毛主席写信和回信这件事情改变了王刚的一生,经过这件事,他真的转变了,不再淘气了,一有空就发奋读书。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,这封信成为一个孩子心灵的慰藉。寥寥数语,被他颠来倒去做了无数解读。那句“希望你努力学习,注意锻炼身体,准备将来为祖国服务。”让他想得更加深远了,于是他从小立志,做一名驰骋世界舞台的外交官。如果说这个志愿在上小学乃至初中时,还处在朦朦胧胧的阶段,等上了高中,当王刚的英文成绩已“无人望其项背”时,就非常清晰明确了。高中快毕业的时候,他的高考志愿都很明确,第一志愿北京大学西方文学系,第二志愿北京外国语学院,第三志愿吉林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,结果这个志向被那场浩劫给打破了,这让我们失去了一个出色的外交家,却多了一个难得的表演艺术家。